衣服是否掉色缩水、手机是否有故障,以及珠宝标称的等级是否属实等等,消费者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都需要由权威技术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作为依据来划分责任。然而,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经常遭遇商品标准缺失、检测费高、商家自行检测等重重尴尬,他们中的大多数除了放弃维权外,别无选择。
标准缺失,消费者不得不为劣质眼镜买单。今年4月16日,深圳的消费者陈小姐在一家眼镜行配了一副258元的平价眼镜。5月27日早上,陈小姐擦镜片时,尽管非常小心,但右眼镜片还是突然脱落。对此,眼镜店负责人一口咬定这是陈小姐人为损坏所致。两百多元的眼镜只用了一个月零11天,陈小姐决定通过鉴定来维权。然而,鉴定部门答复,目前暂无眼镜行业装配标准,对其眼镜是否装配合格无法做出检测。由于没有可依据的鉴定结果,消委会无法帮陈小姐有效维权。
经销商自行检测迷雾看不透。前不久,消费者罗先生向深圳市消委会反映:购买的某品牌手机拿回家后就不能开机,次日要求更换时,门市经理引他到某通信处维修人员检测。一个小时后,罗先生得到的结论是手机进入不明液体导致不能开机,属于人为损坏,不能更换和免费维修。消委会统计的结果显示,类似罗先生的遭遇屡有发生,商品明明有问题,经销商自行检测的结果要么是没有故障,要么是人为造成,以此设置重重障碍,直到消费者放弃维权为止。
检测费用太高吓退维权者。消费者刘小姐在菜市场花4元买了一斤青豆,做饭时,她发现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检测部门告诉她,要检测染色剂是否对人体有害,检测费约需1000元。为了弄清花4元钱买来的青豆是真是假,要花1000元检测费,刘小姐只得作罢。细心的刘小姐根据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报价,将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商品”需要做检测、鉴定的费用列了一个清单:全项检测一双皮鞋的质量需花费上千元;检测服装、面料需4000多元;一套沙发的检测费用高达6000元;检测十多元一斤的熏酱食品至少需400元;单项检测服装甲醛含量的费用约300元,检测纤维含量的费用约200元。
据深圳市罗湖区消委会统计,他们受理的消费投诉中,每年有10%的消费者因检测费用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面对高额检测费用,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会为了区区几百元的商品去“钻牛角尖”。即便是购买了上千元的商品,也不会为讨回一个公道而固执地去另外花钱对商品进行检测,顶多让消协出面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