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安劳教 >> 理论研究 >> 文章正文
劳动教养传统改造理念向现代矫治理念转变研究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吴思龙  来源:  阅读:
 
  劳动教养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劳教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理念。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教育矫治质量。通过推行一系列人性化管理举措,缩小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心理距离,做到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就能更好地贯彻劳教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身矫正潜能,激发和调动劳教人员自我改造的积极性,促使劳教人员从内心真正认罪认错,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矫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传统改造理念的尴尬
  改造理念指导实践,长期以来,“重惩罚,轻教育”的传统执法理念一直支配着劳教部门的工作实践,阻碍着司法文明进程的加快。
  确立劳动教养是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绝不是刑罚的理念。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措施,与刑罚执行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教养制度创立以来,在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方式、分级处遇等方面都作出了体现自身特色的规定。但是多年来,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思想观念僵化等诸多原因,劳教部门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许多方面沿用了监狱管理教育模式,使劳教工作失去了自身特色。我们不是说监狱管理不要人文关怀,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劳教工作在推行人文关怀上有着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的改造手段下,我们其实走的是惩罚的路子,我们无法否认,大多数劳教人员都在劳教场所里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把同教作为倾诉对象,毕竟他们有共同的立场和语言,长期以来我们也缺乏足够的引导,导致有些人越走越远,不断出现“二进宫”“三进宫”人员。这让一线管教民警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让我看到一箩苹果,如果有几颗烂掉了,不把它们拿掉就会把整箩苹果都腐蚀了。同时也让我想到前苏联第一任肃反委员会主席捷而任斯基在1921年签署了题为《关于肃反委员会各机构的惩罚政策》的命令里讲到的:把大批因小偷小摸或投机倒把而被捕的农民和工人关在监狱里,——这是不允许的……如果不让犯了偷盗罪的工人去坐牢,而是令他回到自己的工厂去劳动,他就会生活在诚实的人们中间,而这些诚实的人就会影响他,说:要是西多罗夫或彼得罗夫再去偷东西,他们又要让工厂丢脸,他们最好能成为真正有觉悟的同志,——这种做法会比让他坐牢等候侦察结果和法庭判决更为有效,更合情合理。生活在工人当中会有助于那些意志薄弱的、缺乏觉悟性的同志们的改造,而监狱只能使他们彻底变坏。——尽管这段话的年代已相去甚远,但人性基本是不变的。同时,劳动教养犯罪化、刑事化,会给当事人打上犯罪的烙印,帖上犯罪的标签,不管你怎样去在程序和实体上淡化,这种影响都会是十分严重的、终身的,甚至对于这些人的社会关系都有不利的影响。而中国的文化观念,犯罪向来意味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谴责。在这种传统观念和改造理念支配下,对挽救人是比较不利的。
  二、现代矫治理念的实践
现代矫治理念其实是以心理学、社会学发展为时代背景,现代心理学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从原来从属于哲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再到后来形成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多种学派,发展至今,它已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基础科学,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范围广泛的应用科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与许多其他科学有着广泛的横向联系,形成一个严谨、成熟的科学体系。劳动教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矫治理念,目的是借助社会资源,改善受教环境,解决不断出现的困难,促进改造积极性,帮助和协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加自我了解,引导他们重新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培养有利于回归社会的动机,回归社会并回报社会。
  如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现代矫治理念的实践正是解决这一课题的一剂良方,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注重亲情的国度里。如社区矫治体现在一个对象上的效果还可以对几个,甚至几十个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于改造场所的社会化,社区矫治对象与其身边的亲属朋友更便于接触,易于沟通。这样,既可以赢得这部分人对矫治对象关心与支持,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亲近和友善;又可以消除他们对封闭改造一些政策规定的不理解或误解而产生不满甚至对立情绪。
  对于人的本质 (或者说人的心理),不管是劳改场所的罪犯,还是劳动教养人员,是关押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内心渴望理解和支持、需要温暖。在这里没有“二劳改”,“二劳改”这个讲法是带着明显的政治性和法律性,对于人的本质,它需要的是自然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一方面劳教不妨向老大哥劳改学习,劳改在矫治工作上要走的早一点,如社区矫治工作的展开,就充分体现了整个刑罚制度从肉型到监禁型、再到非监禁型的发展,而其最终将带动刑罚制度走向恢复性司法的理想阶段。再如20世纪80年代末,在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中,罪犯心理矫治悄然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罪犯心理矫治在国内很多监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到2000年为止,全国已有93%的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那么我们的劳教场所是不是整个是一个社区呢?在这个理念下开展工作。
  我们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劳教人员或罪犯拉回走上正常社会轨道。从这点出发本人认为,社会帮教工作无疑是一条有用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条重要的途径应该加以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社会支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教人员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改造质量,或者再违法犯罪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在西方利用现代矫治理念改造罪犯是较为成熟的,如矫治社会工作模式。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借鉴,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与帮教工作的经验相结合,建立自己的理论实践体系并完善其功能,发挥社会支持工作在其改造和回归社会的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里不再深入。
  英国在1925年制定了《刑事裁判法》,规定在每一司法裁判区设立“感化委员会”,专门负责辖区内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命、薪金支付和其他一切行政事务,进一步为矫正社会工作开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日本的矫正社会工作由政府和民间共同组织实施。政府机构主要有更生保护委员会、保护观察所、司法矫正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而民间团体主要包括更生保护会、兄姐会等。矫正措施主要包括更生保护、保护视察、中间处通等设施内处通和设施外处通。香港对释囚的矫正服务是通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织实施的。政府机构主要通过社会福利署与惩教署两大部门为释囚提供康复和惩教服务;非政府机构,如香港扶幼会、香港友爱会、善导会等,则为受感化者和被假释者提供住宿照顾、个案、康乐、就业等服务。台湾1976年颁布《更生保护法》,随后又出台了《更生保护法实施细则》、《台湾更生保护会章程》。司法行政部(后改为法务部)指导监督下的更生保护会根据以上法律和细则的规定,由主任更生辅导员和更生辅导员在更生保护区内,分别以直接保护(包括教导、感化等)、间接保护(包括访问、探视受保护人与辅导其就业就医、就学等)和暂时保护(包括资助旅费、宿费、协助申报户口等)三种形式,为执行期满或赦免的出狱者,假释、保释出狱或保外就医者等十种人,提供教导、感化、安置就业、经费资助等服务。
上海市2002年8月正式在普陀区曹杨街道、徐汇区斜士街道、闸北区宝山街道启动社区矫治试点工作,要求在试点街道建立社区矫治工作小组,按适当比例配备社区矫治工作者。经过先期试点的三个街道的104名矫治对象至今无一人有重新犯罪记录。
  广东省劳教局为贯彻全国劳教系统戒毒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探索劳教戒毒的新模式、按照“区别一般,科学矫治,有章可循,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了《广东省劳教戒毒矫治康复流程试点方案》。 试点内容主要从劳教戒毒工作的实际出发,深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既要把吸毒劳教人员看作是社会上的违法者,又要正视他们是毒品的受害者,是心理和生理上的“病人”,要立足于治病救人。借鉴国内、国际的成功经验,探索包括生理脱瘾治疗、身心矫治康复、回归社会训练、社会帮教跟踪的矫治康复模式。本模式运作的理念是:通过管理者的教育与关爱及监督作用,受矫治者问的角色示范、自动和互助,读书和反省;通过集体的力量,自身的自悟和觉醒,建立全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治疗康复程序来矫治受治疗者的人格;从而摆脱对毒品的依赖。
  湖南省首家劳教人员社会矫治基地在株州成立,随着省白马垅劳教所与株洲市图书馆正式签订协议,首家劳教人员社会矫治基地成立。株洲市图书馆确立为首家社会矫治基地后,该所将与株洲市图书馆合作,每隔一段时间挑选几名自我管理一级的劳教人员到图书馆工作、学习,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随着社会矫治工作的铺开,今后该所还将在长、株、潭设立其它社会矫治基地。
  四川省劳教系统成立服务于劳教人员的新华违法心理矫治实验室。新华违法心理矫治实验室是由绵阳师范学院和四川新华劳教所合作开办的,主要针对“吸毒人员”实行心理治疗。在情感宣泄室里,一位带拳套的戒毒学员正对着沙袋一拳又一拳猛击;毒品考验室内,刚刚摆脱毒品身瘾的学员看着展示柜中各种毒品,努力克制心中的欲望;自我反省室里,学员们或埋头苦思,或奋笔疾书等有7个设施齐全的实验室。
  三、传统改造理念与现代矫治理念的对比
  我们常说“有人就有心理”。但是我们要把科学的心理学与一般常识加以区别。与此相对应,现代矫治理念更多依靠科学和理性的心理学,传统改造理念则更多依赖直觉和一般常识,感性的东西多一点。
  科学与一般常识是有区别的。如我们常说“太阳从东边出来,从西边落下”,这是常识。常识是从人的长期经验中获得的。人们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劳动人民一直沿袭下来的生活、生产习惯。但常识不一定都正确,有时正确,有时可能不完全正确。“太阳从东边出来,从西边落下”,这是人们生活中观察的结果。后来出来了个哥白尼,通过深入研究,推翻了古代天文学家以地球为中心的看法,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本身绕着太阳转。那么得出的结论“太阳从东边出来,从西边落下”是错误的。可见,常识有时不一定正确。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做人的工作,具备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是当务之急。
  我所针对逃避改造以各种手段自伤自残的,制造借口、拒不参加学习、训练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的,或其他严重违规违纪行为或特殊情形的,专门成立特别严管组,确定包干民警,转化工作非常成功。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我们的管理理念及方法措施正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采用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性主义观点。所谓人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又可称它为人的本质或人的基本属性的统一体。构成人类本质有三种基本属性或三组矛盾——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精神属性。通常情况下,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三者之间的地位可以互相转化。如躯体发生疾病时,生物属性占主导或者说是主要矛盾,就要先治疗疾病,否则人就会死掉。如当人的精神状态出现问题时,你必须也要先解决这种意识冲突即精神是主要矛盾。具体措施包括走出去,如家访、到派出所或当地村(居)委员会走访、带到医院确诊疑难病情等,请进来的有宽时接见、亲情聚餐、亲朋好友的帮教等措施,还有经常不断的谈话谈心教育,经过民警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来一个成功转化一个,而且经过转化的在以后的受教中表现经评定都是良好。不管是走出去也好,还是请进来也好,其实总的来说我们已经把劳教所的工作放在社会的这个大环境里进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成效。由于我们的场所警力有限,而且日常的工作又是这么的繁杂和劳教人员无小事,我们无法大面积地深入开展这些工作,尽管有大型的帮教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但对于个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部分劳教人员来说我们进行的实质还是传统方法多一点,再加上我们制度的约束,只能说是尝试阶段。我们尽管说的是小部分特别严管人员,但已经充分显示现代矫治理念和传统改造理念的差异,或者说谁更有成效。是同一个劳教人员,前后表现相去甚远。前者重教育、重心理。
  四、传统改造理念如何向现代矫治理念转变
  确立劳教人员是公民,必须维护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理念。劳教人员作为轻微违法犯罪人员,虽然其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作为我国公民仍享有正当的政治和人身权利。劳教部门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和依法强制劳教人员履行应尽的法定义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尊严,用充满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的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履行劳教职能,提高执法水平。
  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走专业化路子。从事现代矫治工作必需运用社会工作、心理测试、心理治疗、辅导技术、职业治疗等多种方法和技巧,涉及现代犯罪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工作和法律学等多种专业。由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人员、辅导人员、教育人员、精神科医生组成的犯罪矫治小组自然而然地成为欧美国家通行的、常见的矫治服务形式。广大干警不仅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文明的司法礼仪、自觉的廉洁意识,还应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干警学历的提高、专业人才的引进,使干警队伍逐步由“看守型”向“师傅型”转变,由“混合型”向“专业型”转变。
  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推行人文关怀的基础。为了全面改善劳教人员的劳动生活条件,充分体现文明公正执法的要求,同时全面加强劳教场所人文设施建设。目前,大部分劳教场所都建起了闭路电视、广播站,设立了图书室、文娱活动室,并经常组织劳教人员开展文体活动,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活跃身心,促使劳教人员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悔过自新。
  满足情感需求。实现生活卫生人性化。满足劳教人员生活卫生需要,推行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人性化生活管理措施,是实现生存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劳教人员的生活质量,我们首先广泛推行宿舍标准化管理,统一床上用品,统一洗漱用具,统一物品箱包,做到起居场所整洁有序;开设夫妻同居室,设立亲情电话,符合条件的劳教人员经批准后均可享受。其次,建立劳教人员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征求劳教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食物量标准,不断改善伙食。在此基础上,还实行生日加餐、亲情共餐的制度,尽量满足劳教人员的情感需求。
  着眼挽救,实现教育矫治科学化。根据新时期劳教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教育矫治工作需要,我们着力完善教育机构,科学安排教育计划,合理制定教育内容,力求实现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优化所内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心理矫治等领域进行探索。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突出劳动的习艺性和矫治性,让劳教人员在生产劳动中学到一定的劳动、生活技能,满足劳教人员走上社会后生存发展的需要。采取独立或社会联合办学等方式,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心理矫治方面,要建立劳教人员心理健康档案,聘请心理矫治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和消除劳教人员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潇湘晨报》长沙律师写..
·湖南省十大律师事务所排..
·湖南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
·湖南省2008年度年检注册..
·民事调解书的格式、内容..
·2010年湖南律师事务所50..
·《中央电视台》李健律师..
·长沙基层法院法庭管辖范..
·湖南著名企业名录
·年产值计算公式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