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在我国东海发生频率最高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报告称,赤潮在我国东海发生的频率最高。从1993年至1997年我国已观察到的赤潮中,东海共发生132次,黄渤海共发生72次,南海为61次,其中东海近年来美元每年发生赤潮在19次以上。
海洋二所有关专家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富营养化容易引发赤潮,中国最大的水系长江水系携带大量的富营养物质流入东海是造成这一海域赤潮多发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盐度的海水形成的锋面是引发赤潮的另一原因,由于台湾暖流北上或外海海水在浙江沿海形成的锋面也使东海多发赤潮。
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此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赤潮是什么?
困扰香港养鱼户的红潮,其实是海水里的大群浮游生物集结所致,它们包括夜光虫、硅藻及双鞭藻等。在春末夏初换季时,因水质变化和养分提高而大量繁殖,在日光照射下形成大片红色,故称为红潮。
据专家研究发现,浮游生物夜光虫,能独立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而本身有独肢,可以作伪足在水中爬动,因而兼具动植物两种特性。
香港以前发现的红潮多属荧光藻红潮,但上月发现的红潮则属涡鞭毛藻类浮游生物,在港较为少见。至于红潮令鱼类死亡,主要是因为红潮覆盖面大,海水缺氧情况增加,水中生物便会因缺氧而死亡;另一方面,水里磷质过多,也是红潮泛滥的成因。
根据资料显示,在70年代之前,香港水域很少发现红潮,但以后红潮出现次数逐年显著增加,而发现红潮水域也有增加的迹象,显然与水质污染有关。
赤潮—大海发出的警告——王子安
胸怀无比宽阔的大海,也有被激怒被逼迫的不得不向人们发出黄牌警告之时。赤潮便是大海向人类发出的警告。那么,人们是怎样激怒大海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人们对农作物施以超量的化肥、农药等积累在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中;二是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被大量注入海中;三是沿海地区的过度海水养殖,残饵腐败污染海水。因此使海水中的各类物质,其中包括大量矿物质和有机物不断增加,导致海流较缓、海水较浅、风力较小、水温较高的沿岸、港湾等海域富营养化,为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快速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可使某些浮游生物独霸一方。相反因其大量快速繁殖使海水中氧气急剧下降致使其它浮游生物死亡殆尽、腐败、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其它浮游生物及鱼虾的死亡,造成恶性循环。此外,有些大量快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本身就可大量分泌毒素,造成危害。
据分析,可分泌大量毒素造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在我国沿海有63种,最多的有甲藻类32种、硅藻类24种、蓝藻3种及原生动物1种,统称为赤潮生物。赤潮不仅使海中浮游生物死亡殆尽,游动能力强的鱼虾改变繁殖场所,海水养殖绝收,海水变色变臭,而且一旦食用赤潮海域的鱼虾贝类等水产品,可导致人体中毒事件。如1986年我国福建东山县居民因吃了赤潮发生区的“菲律宾蛤仔”,造成136人中毒(绿甲藻中毒)、1人死亡的悲剧。
赤潮多发生在春夏温暖季节的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海流缓慢、水温较高的时段内。此时河流可把陆地的大量营养物质(碳、氮、磷、硅等)冲入海边,充足的阳光可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大量繁殖且不易消散而形成赤潮。因此,这一时段应特别加强监测,以便及早采取防御措施。如养殖场可边人工增氧边提前捕获以减少损失。但根本的办法,还是保护海洋,防止污染,让大海不再发怒。
赤潮何以频繁光顾? 海水污染是大患。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生物系倪怡训博士说,每年注入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污水相当于10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体积。广东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从1992年的13亿吨增加到1997年的29亿吨,而经过处理的不足10%。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污水中大量的氮、磷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直接刺激海藻的疯狂繁殖。
地质专家指出,大量滩涂围垦使海洋地质遭到破坏也为赤潮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网箱养殖缺乏科学性是赤潮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专家在现场观察到,网箱越密,赤潮发生率越高,饶平拓林一带海湾,密布着近二万个网箱,大量饵料残渣及鱼粪沉积海底,有的地方厚达一两米,海水泛起,这些海底沉积物就成为海底生物的“高级营养品”。
赤潮很可能明天又会复发,赤潮如何防治与监测?此次聚会的两地专家们指出,制定相关措施,严格控制海水污染是治本之法。同时,要提倡合理布局,科学养殖,特别是提倡鱼类、贝类与良性藻类混养,既可增产增值,又可改善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